房间及重要条件参数 | 换气量(m3/h)或换气次数(次/h) | 备注 | |||||
房间名称 | 其他参数 | 正常通风 | 事故通风 | 不工作时 | |||
变、配电房 | L=Q/(0.337*(tp-ts)),或5~8次/h | ||||||
配电室 | 3~4 | 最小新风量应≥3次/h的换气次数,或≥5%的送风量 | |||||
通信机房、电子计算机房 | 不少于5次/h | ||||||
制冷机房 | L=247.8*G0.5, | G-制冷剂充注量,Kg | |||||
4~6 | ≥12 | ||||||
氨制冷机房 | 3 | 按183m3/(m2.h)确定,不应小于34000m3/h | 排风机为防爆型 | ||||
锅炉间、直燃机房 | 设首层 | 燃油 | 3 | 6 | 最小新风量应≥3次/h的换气次数 | ||
燃气 | 6 | 12 | |||||
设半地下或半地下室 | 燃油、燃气 | 6 | 12 | ||||
设地下或地下室 | 燃油、燃气 | 12 | 12 | ||||
锅炉间、直燃机房配套用房 | 油库 | 6 | 房间高度可取4m | ||||
油泵间 | 12 | 房间高度可取4m | |||||
地下日用油箱间 | 3 | ||||||
燃气调压及计量间 | 3 | 12 | |||||
厨房 | 洗碗间 | 按每间500m3/h选取 | |||||
中餐厨房 | 40-60次/h | ||||||
西餐厨房 | 30-40次/h | ||||||
职工餐厅厨房 | 25-35次/h | ||||||
采用燃气灶具的地下室、半地下室 或地上密闭厨房 | 6 | 12 | 3 | ||||
电梯机房 | 10(或5-15《技措》) | 按《民规》6.3.7条 | |||||
清水泵房 | 4 | ||||||
软化水间 | 4 | ||||||
污水泵房 | 8-12 | ||||||
中水处理机房 | 8-12 | ||||||
蓄电池室 | 10-12 | ||||||
换热站 | 6-12 | ||||||
通风空调机房 | 2-4 | 按教材P340 | |||||
洗衣房 | 生产厂房按20-30次/h,当有局部通风设施时,全面排风取5次/h,补风2-3次/h;辅助用房为15次/h。 | 《技措》4.5.1 | |||||
卫生间 | 公共卫生间 | 10-15 | 《技措》4.5 | ||||
住宅卫生间及开水间 | 5-10 | ||||||
吸烟室 | 10-15 | ||||||
实验室 | 按通风柜处风速计算 | ||||||
暗室 | ≥5 | ||||||
医院手术室 | 不宜小于200m3/h | ||||||
通风机房 | ≥1 | ||||||
地下室、半地下室和地上密闭房间 敷设有燃气管道时 | 3 | ||||||
建筑物内 | P≤0.4MPa | 主机间 | 6 | 12 | 3 | ||
燃气增压、调压、计量间 | 3 | 12 | 3 | ||||
敷设燃气管道的房间 | 3 | 6 | 3 | ||||
0.4<P≤1.6MPa | 主机间 | 12 | 20 | 3 | |||
燃气增压、调压、计量间 | 12 | 20 | 3 | ||||
敷设燃气管道的房间 | 12 | 20 | 3 | ||||
独立设置 | P≤0.8MPa | 主机间 | 6 | 12 | 3 | ||
燃气增压、调压、计量间 | 3 | 12 | 3 | ||||
敷设燃气管道的房间 | 3 | 6 | 3 | ||||
0.8<P≤2.5MPa | 主机间 | 12 | 20 | 3 | |||
燃气增压、调压、计量间 | 12 | 20 | 3 | ||||
敷设燃气管道的房间 | 12 | 20 | 3 | ||||
Ø 水管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:
《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GB50242-2002
系统类别、设备名称 | 试验类别 | 试验压力 | 检验方法 | 条目号 | ||
热水供应系统 | 水压试验 | 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。当设计未注明时,热水供应系统水压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加0.1MPa,同时在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.3MPa。 | 钢管和复合管道系统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.02MPa,然后降至工作压力检查,压力应不降,且不渗不漏;塑料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,压力降不得超过0.05MPa,然后在工作压力1.15倍状态下稳压2h,压力降不大于0.03MPa,连接处不得渗漏。(安装完毕,管道保温之前) | 6.2.1 | ||
采暖系统 | 蒸汽、热水采暖系统 | 水压试验 | 应为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加0.1MPa,同时在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.3MPa。 | 钢管和复合管道系统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.02MPa,然后降至工作压力检查,压力应不降,且不渗不漏;塑料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,压力降不得超过0.05MPa,然后在工作压力1.15倍状态下稳压2h,压力降不大于0.03MPa,连接处不得渗漏。(安装完毕,管道保温之前) | 8.6.1 | |
高温热水采暖系统 | 试验压力应为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.4MPa. | |||||
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采暖系统 | 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.2MPa作水压试验,同时在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.4MPa。 | |||||
管网 | 水压试验 | 工作压力的1.5倍,且不得小于0.6MPa | 管材为钢管、铸铁管时,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应大于0.05MPa,然后降至工作压力检查,压力应保持不变,不渗不漏;管材为塑料管时,试验压力下稳压1h,压力降不超过0.05MPa,然后降压至工作压力检查,压力应保持不变,不渗不漏。 | 9.2.5 | ||
供热管道 | 水压试验 | 工作压力的1.5倍,但不得小于0.6MPa | 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.05MPa,然后降至工作压力下检查,不渗不漏。 | 11.3.1 | ||
阀门 | 强度试验 | 公称压力的1.5倍 | 试验压力在试验持续时间(5min)内应保持不变,且壳体填料及阀瓣密封面无渗漏。 | 3.2.5 | ||
严密性试验 | 公称压力的1.1倍 | |||||
热交换器 | 水压试验 | 应以工作压力的1.5倍作水压试验。 蒸汽部分应不低于蒸汽供汽压力加0.3MPa,热水部分应不低于0.4MPa。 | 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不降,不得渗漏。(安装前) | 6.3.2 | ||
散热器 | 水压试验 | 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.5倍,且不得小于0.6MPa。 | 试验时间为2-3Min,压力不降且不得渗漏。 (散热器在组对后,整组出厂的在安装之前) (辐射板在安装前) | 8.3.1 | ||
辐射板 | 水压试验 | 8.4.1 | ||||
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盘管 | 水压试验 | 稳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.05MPa且不渗不漏。 (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盘管在隐蔽前) | 8.5.2 | |||
锅炉 | 锅炉本体 | 水压试验 | 工作压力P<0.59MPa时,试验压力为1.5P但不小于0.2MPa |
1.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超过0.02MPa;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,压力不降,不渗、不漏; | 13.2.6 | |
工作压力0.59≤P≤1.18MPa时,试验压力为P+0.3MPa | ||||||
工作压力P>1.18MPa时,试验压力为1.25P | ||||||
可分式省煤器 | 水压试验 | 1.25P+0.5MPa | ||||
非承压锅炉 | 水压试验 | 0.2MPa | ||||
分气缸(分水器、集水器) | 水压试验 | 工作压力的1.5倍,但不得小于0.6MPa | 试验压力下10min内无压降、无渗漏。 | 13.3.3 | ||
敞口箱、罐 | 满水试验 | —— | 满水后静置24h不渗不漏。 | 13.3.4 | ||
密闭箱、罐 | 水压试验 | 工作压力的1.5倍,但不得小于0.4MPa | 试验压力下10min内无压降,不渗不漏。 | |||
地下直埋油罐 | 气密性试验 | 不应小于0.03MPa | 试验压力下观察30min不渗、不漏,无压降。 | 13.3.5 | ||
连接锅炉及辅助设备的工艺管道 | 水压试验 | 系统中最大工作压力的1.5倍 | 在试验压力10min内压力降不超过0.05MPa,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,不渗不漏。 | 13.3.6 | ||
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GB50243-2002
系统类别、设备名称 | 试验类别 | 试验压力 | 检验方法 | 条目号 | ||
冷热水、冷却水系统 | 水压试验 | 当工作压力小于1.0MPa时,为1.5倍工作压力,但最低不小于0.6MPa; 当工作压力大于1.0MPa时,为工作压力加0.5MPa。 | 采用分区、分层和系统试压相结合。 分区、分层试压:在试验压力下,稳压10min,压力不得下降,再将系统压力降至工作压力,在60min内压力不得下降、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。 系统试压:试压压力以最低点的压力为准,但最低点的压力不得超过管道与组成件的承受压力。压力试验升至试验压力后,稳压10min,压力下降不得大于0.02MPa,压力降不得大于0.02MPa,再将系统压力降至工作压力,外观检验无渗漏合格。 | 9.2.3 | ||
冷热水、冷却水系统各类耐压塑料管 | 水压试验 | 强度试验 | 1.5倍工作压力 | 9.2.3 | ||
严密性试验 | 1.15倍工作压力 | |||||
凝结水系统 | 充水试验 | —— | 以不渗漏为合格 | 9.2.3 | ||
阀门 | 水压试验 | 强度试验 | 1.5倍工作压力 | 阀门的阀体、填料应无渗漏 | 9.2.4 | |
严密性试验 | 1.15倍工作压力 | 阀瓣密封面无渗漏 | ||||
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》GB50738-2011
系统类别、设备名称 | 试验类别 | 试验压力 | 检验方法 | 条目号 | |||||||||||||||
开式水箱 | 满水试验 | ---- | 灌满水静置24h,检查开式水箱(罐)及接口有无渗漏,无渗漏为合格 | 15.8.1 | |||||||||||||||
密闭容器 | 水压试验 | 按设计压力的1.5倍。换热器试验压力不应小于0.6MPa,密闭容器试验压力不应小于0.4MPa. | 缓慢升至工作压力,检查无渗漏后,再升压至规定的试验压力,关闭进水阀门,稳压10min后,观察各接口无渗漏、压力无下降为合格。 | 15.8.2 | |||||||||||||||
风机盘管 | 水压试验 | 按设计压力的1.5倍。 | 慢升至工作压力,检查无渗漏后,再升压至规定的试验压力,关闭进水阀门,稳压2min后,观察各接口无渗漏、压力无下降为合格。 | 15.9.1 | |||||||||||||||
制冷系统 | 气密性试验 | 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压力(MPa)
低压系统:指自节流阀起,经蒸发器至压缩机吸入口; 高压系统:指自压缩机排出口起,经冷凝器至节流阀 | 在试验压力下,经稳压24h后观察压力值,压力无变化为合格。 | 15.10.2 | |||||||||||||||
溴化锂机组 | 气密性试验 | 试验压力为0.2MPa(表压力) | 在试验压力下,经稳压24h后观察压力值,压力降不大于66.5Pa为合格。 | 15.10.2.6 | |||||||||||||||
氟利昂系统 | 抽真空试验 | 剩余压力不应高于5.3KPa; | 保压24h,压力回升不大于0.53KPa为合格 | 15.10.3 | |||||||||||||||
氨制冷系统 | 抽真空试验 | 剩余压力不应高于8KPa; | 保压24h,压力无变化为合格 | ||||||||||||||||
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 | 抽真空试验 | 绝对压力应小于66.5Pa; | 保压24h,压力回升不大于25Pa为合格 |
《建筑给水聚乙烯类管道工程技术规程》CJJ/T98
系统类别、设备名称 | 试验类别 | 试验压力 | 检验方法 | 条目号 |
聚乙烯管道 | 水压试验 | 试验压力为管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的1.5倍,但不得小于0.6MPa。 | 排出空气后缓慢灌满水,进行水密封性检查;对系统加压,应缓慢升压,升压时间不应小于10min;升压至规定的试验压力后,停止加压,稳压1h,压力降不得超过0.05MPa;在工作压力的1.15倍状态下稳压2h,压力降不得超过0.03MPa. | 《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》4.5.2条文说明 |
《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》CJJ101
系统类别、设备名称 | 试验类别 | 试验压力 | 检验方法 | 条目号 |
聚乙烯管道 | 水压试验 | 试验压力为管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的1.5倍,但不得小于0.8MPa。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| 预试验阶段 1、将试压管道内的水压将至大气压,并持续60min; 2、缓慢升至试验压力并稳压30min,期间如有压力下降可注水补压,但不得高于试验压力。检查管道接口、配件等处有无渗漏现象。 3、停止注水并稳压60min,当60min后压力降不超过试压压力的70%时,则试验结束。如超过70%,则要查明原因,整改以后再试压。 主试验阶段: 1、在预试验阶段结束后,降压为试验压力的10%~15%. 2、每隔3min记录一次管道剩余压力,应记录30min。当30min内剩余压力有上升趋势时,则试验合格。 3、当30min内剩余压力无上升趋势时,则再观察60min,当整个90min内压力下降不超过0.02MPa,则试验合格。 | 《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》4.5.2条文说明 |
地埋管系统 | 试压分四个阶段 | 当工作压力小于1.0MPa时,为1.5倍工作压力,但最低不小于0.6MPa; 当工作压力大于1.0MPa时,为工作压力加0.5MPa。 | 竖直地埋管插入钻孔前。试验压力下,稳压至少15min,压降不应大于3%,且无渗漏现象;将其密封后,在有压状态插入钻孔,完成灌浆之后保压1h。 水平地埋管放入沟槽前。试验压力下,稳压至少15min,压降不应大于3%,且无渗漏现象。 |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》4.5.2 |
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,回填前。试验压力下,稳压至少30min,压降不应大于3%,且无渗漏现象。 | ||||
各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,回填前进行水压试验。试压持续至少2h,期间无泄漏现象。 | ||||
全部安装完毕,且冲洗、排气完成并回填后充水进行。试压持续至少12h,期间压力无明显变化(应不大于3%)。 | ||||
地表水系统 |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分三个阶段 | 当工作压力小于1.0MPa时,为1.5倍工作压力,但最低不小于0.6MPa; 当工作压力大于1.0MPa时,为工作压力加0.5MPa。 | 换热盘管组装完成,做第一次水压试验,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,压降不应大于3%,且无渗漏现象; | |
换热盘管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,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。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30min,压降不应大于3%,且无渗漏现象; | ||||
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,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。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2h,压降不应大于3%。 |
1、《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
6.2.1、热水供应系统安装完毕,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。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。当设计未注明时,热水供应系统水压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加0.1MPa,同时在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.3MPa。
检验方法:钢管和复合管道系统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.02MPa,然后降至工作压力检查,压力应不降,且不渗不漏;塑料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,压力降不得超过0.05MPa,然后在工作压力1.15倍状态下稳压2h,压力降不大于0.03MPa,连接处不得渗漏。
6.3.2、热交换器应以工作压力的1.5倍作水压试验。蒸汽部分应不低于蒸汽供汽压力加0.3MPa,热水部分应不低于0.4MPa。
检验方法: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不降,不得渗漏。
8.3.1、散热器组对后,以及整组出厂的散热器在安装之前应作水压试验。试验压力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.5倍,且不得小于0.6MPa。
检验方法:试验时间为2-3Min,压力不降且不得渗漏。
8.4.1、辐射板在安装之前应作水压试验。试验压力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.5倍,且不得小于0.6MPa。
检验方法:试验时间为2-3Min,压力不降且不得渗漏。
8.5.2、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盘管隐蔽前应作水压试验。试验压力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.5倍,且不得小于0.6MPa。
检验方法:试验时间为2-3Min,压力不降且不得渗漏。
8.6.1、采暖系统安装完毕,管道保温之前应作水压试验。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。当设计未注明时,应符合下列要求:
1、蒸汽、热水采暖系统,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.1MPa作水压试验,同时在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.3MPa。
2、高温热水采暖系统,试验压力应为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.4MPa.
3、使用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采暖系统,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.2MPa作水压试验,同时在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.4MPa。
检验方法:使用钢管和复合管道系统的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.02MPa,降至工作压力检查,不渗、不漏;使用塑料管的采暖系统在试验压力下1h内压力降不超过0.05MPa,然后降压至工作压力的1.15倍,稳压2h,压力降不大于0.03MPa,同时各连接处不渗、不漏。
9.2.5、管网必须进行水压试验,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.5倍,且不得小于0.6MPa。
检验方法:管材为钢管、铸铁管时,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应大于0.05MPa,然后降至工作压力检查,压力应保持不变,不渗不漏;管材为塑料管时,试验压力下稳压1h,压力降不超过0.05MPa,然后降压至工作压力检查,压力应保持不变,不渗不漏。
除尘器的主要性能及能耗指标
种类 | 除尘 | 最小捕集粒径(μm) | 压力损失(Pa) | 能耗 | 最高使用温度(℃) | 设备费 | 特点 | 适用范围 | 备注 | |
效率% | (kW/m3) | 数值℃ | 特殊说明 | |||||||
重力沉降室 | < 50 | 50~100 | 50~130 | 少 | 结构简单、投资少、便于维护、压力损失小(50~150Pa) | 用于净化密度大、颗粒粗的粉尘 | 通风工程中主要作为预除尘应用 | |||
惯性除尘器 | 50~70 | 20~50 | 300~800 | 少 | ||||||
旋风除尘器 | 60~85 | 20~40 |
400~800 | 0.8~1.6 | 400 | 耐火材料内衬,最高达1000℃ | 少 | 结构简单、造价便宜、便于维护、适用面宽 | 高温高压含尘气体,用于含尘气体中较粗颗粒物的去除,也可用于气力输送中的物料分离 | 可做预除尘器,与其他类型除尘器串联放前级。同种旋风除尘器不串联。 |
高效旋风除尘器 | 80~90 | 5~10 | 1000~1500 | 1.6~4.0 | 中 | |||||
袋式除尘器 |
95~99 | < 0.1 |
1000~2000 | 3.0~4.5 | 80-~130(普通) | 所耐温度随滤料而异 | 中上 | 压力损失大、设备庞大、滤袋易损、换袋困难 | 不宜净化含有油雾、凝结水和粉尘粘结度大的含尘气体,以及有爆炸危险和带有火花的烟气 | 含尘浓度大于10g/m3时宜增设预净化除尘器 |
250(玻璃纤维) | 经硅油、石墨和聚四氟乙烯处理达300℃ | |||||||||
滤筒式除尘器 | 1300~1900 | 滤筒过滤面积大、效率高99%以上、滤筒易于更换 | 回风含尘浓度较高的工业空调系统,如卷烟厂 | 过滤风速0.3~1.2,PM2.5过滤风速1±0.05m/min | ||||||
电除尘器 |
90~98 | < 0.1 | 125~200 | 0.3~1.0 | 400(干式) | 高温时粉尘比电阻易随温度而变化 | 大 | 阻力低(100~200Pa)、处理风量大、效率高、一次性投资高、管理复杂、安装精度高 | 适用于大型烟气或含尘气体净化系统 | 低阻造成二次扬程,效率低;高阻造成反电晕,效率急剧恶化 |
80(湿式) | 温度过高易使绝缘部分失效 | |||||||||
湿式离心除尘器 | 80~90 | 2~5 | 500~1500 | 0.8~4.5 | 中 | |||||
喷淋塔 | 70~85 | 10 | 25~250 | 0.8 | 中 | |||||
旋风喷淋塔 | 80~90 | 2 | 500~1500 | 4.5~6.3 | 中 | |||||
泡沫除尘器 | 80~85 | 2 | 800~3000 | 1.1~4.5 | 中 | |||||
文氏管除尘器 | 90~98 | < 0.1 | 5000~20000 | 8~35 | 1600 ~1700 | 少 | 压力损失高、处理气体量相对较小 | 适用于高温、高湿和爆炸危险的气体,用户冶金化工等行业高温烟气净化,如吹氧炼钢转炉、高炉、转炉煤气 | 设备阻力4000~10000Pa,液气比0.5~2.0L/m3 | |
湿式除尘器 | 结构简单、投资抵、占地面积小、效率高、同时可有害气体净化,泥浆处理困难、需设置废水处理系统 | 不宜用于疏水性和水硬性粉尘的净化 | 污水处理、寒冷防冻 | |||||||
湿式 | 400 | 特高温时,入口内衬耐火材料因与冷水接触易损坏 | ||||||||
湿式除尘器之水浴式 | 80~95 | 400~700 | 现场用砖和钢筋混凝土构筑,泥浆治理困难 | 小型工厂采用 | 喷头h0=20~30mm |